輕松一掃,即刻體驗
使用"掃一掃"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
鋰金屬價格的不斷攀升,已經成為了電動車產業鏈的痛點。最近一段時間,鋰的價格一路飆升,對于電動車行業的企業來說,無疑是一件喜事。
東北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,因澳洲疫情造成的勞工短缺,馬特瑪昂、馬特卡特林等多個礦區的產出低于目標,皮爾巴拉原礦的開發也比預計的要少。未來兩三年,七大主要澳礦的新增產能受到限制,原定2022-2024年間開工的產能有將近40%被延遲,鋰礦業的供不應求局面將會繼續下去。
由于鋰礦石的供不應求,鋰的價格也隨之上漲。據上海鋼聯的統計,10月20日,電池用碳酸鋰的期貨價格上升了10,000元,達到545,500元,并且創下了一個新的紀錄,其最高價達到548,000元。根據 Fastmarkets公司的統計,自從2020年底以來,氫氧化鋰的價格已經上升了大約850%,碳酸鋰的價格上升了大約1090%,而鋰輝石的價格上升了大約1780%。
華西證券認為,現在是一年中最大的一年,四季度的供應會越來越緊張,不能排除今年冬天,碳酸鋰的價格會上漲到每噸六十萬元的可能。
隨著礦業產量低于預期,鋰金屬價格只漲不跌,整個產業鏈都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態。根據 McKinsey發布的一份新的研究報告,到2030年,世界范圍內的汽車電池需求量將增長約30%,以接近4500 GWh的速度增長,而從2020到2030年,電池的價值鏈有望增長10倍,年營收將達到4100億美元的頂峰。到2030年,我國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量將占全球總需求量的40%。
這使得國內的鋰金屬企業,在這一塊,成為了一個巨大的“藍?!?。根據有關數據顯示,現在A股市場上有超過20個碳酸鋰概念的股票,從10月到現在,這些股票的價格已經達到了4.07%,天奇股份和國軒高科的漲幅都超過了10%。而在業績層面上,多數相關概念公司都已公布了自己的前三季業績。
在電動車行業中,供應和需求的沖突是普遍存在的。當市場供求失衡現象在電動車行業中頻頻發生時,其產業鏈的上游中下游企業又該如何反應?上游的原料還能笑多久?中下游企業是否只有屈服于命運的安排?對于一個行業來說,費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。而且,從宏觀上來看,鋰價格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經濟,我們該如何才能在國際上站穩腳跟?
鋰礦企業第三季度凈利潤暴漲50多倍
截止10月21日,蓋世汽車了解到,已經有16家鋰礦概念股公司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的業績預測。
根據蓋世汽車的數據,該公司今年三季度的凈利潤總額預計將接近252億元。同期,贛鋒鋰公司的凈利潤最多可達到80億元;融捷股票的最大增幅有望達到5107%;圣陽股份的凈利潤不低于四億元;億緯鋰能的增長速度至少在50%以上。